一个高新区的创新生态如何营造——一区多园汇聚高端
编者按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声中,国务院批覆同意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的关心支持和对福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殷切期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着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摸索经验的重大任务,将给福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9月5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尤权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难得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推进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上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切实把「试验田」建设好,促进全省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设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强化合力推动,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区经验和改革举措,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区建设,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今起开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调研行》专栏,组织记者深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採访调研,全面展示我省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作为、新举措、新成果。
东南网9月26日报导(福建日报记者廖丽萍林世雄潘抒捷通讯员郭伟李幼君)
这里,拥有39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
这里,建设近20个集研发、转化、产业化等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创新平台;
这里,孕育着18家市级众创空间,其中8家入选福建省级众创空间,占全市61.5%;
这里,已培育出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中小板上市企业,6家创业板上市企业,5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占全市的50%以上;
……
这里,就是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创新源泉,厦门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形成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软体与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等鲜明的产业布局,同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新项目、新产业催生新动能、新发展。
大平台
从零开始,厦门软体与信息服务业正迈向「千亿产业链」的大体量。数据显示,2015年,厦门软体与信息服务业总产值921亿元,同比增长23%。今年,它将成为厦门第四条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
产业结硕果,产业园区这片「良田」功不可没。去年,厦门软体园一期、二期、三期实现总销售收入582.93亿元,同比增长23.99%,占全市软体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的63.29%。厦门软体园以肥沃的土壤,孕育出软体与信息服务业这棵大树。目前,厦门软体与信息服务业已覆盖「网际网路+」行业应用软体、移动网际网路、游戏动漫、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汇聚了易联众、美图等一批优质企业。
厦门软体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只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战略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总投资40亿元的厦门紫光科技园暨展锐大厦建设项目在火炬高新区奠基,将建设集研发设计、产业孵化、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从引进紫光、三安等大型集成电路企业,到优迅高速晶片、瀚天天成等本土企业快速成长,火炬高新区正成为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再将目光转向厦门岛外,规划面积29.14平方公里的火炬(翔安)产业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设有国家LED检测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吸引了友达光电、联芯等众多知名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立足产业发展和园区管理需要,厦门火炬高新区建成了包括火炬湖里园、厦门软体园、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创新创业园、火炬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在内的「一区多园」大平台,成为厦门高端产业汇聚的洼地。
在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拉动下,上半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主导产业保持较高增长,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49.87亿元,同比增长54.75%;软体与信息服务业完成产值284.84亿元,同比增长18.8%;LED产业完成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58.98%。
新动能
「一台显微镜的售价在几十美元左右,人工成本高达数千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是远程诊断中的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一套市场价就在30万以上,效益相差之大可见一斑。」在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潘卫星看来,从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发展成以远程诊疗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企业,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看得见的效益提升。
1996年进驻厦门火炬高新区,麦克奥迪已是全球五大显微镜制造商之一,但企业没有停滞不前。掌握着设计和生产光学及数码显微镜的先进技术,麦克奥迪想到了拓展图像应用的范围,于是,医疗行业成主要研究方向。
「2003年成立专门的医疗领域研发团队,2011年国家级的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平台最终建成。」潘卫星说,虽然从研发投用到推广的过程艰难而漫长,但准确把握市场方向的转型,为企业驶向快车道积蓄了动能。截至目前,麦克奥迪的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平台已覆盖全国2000多家医院,被指定为全国远程病理会诊中心,2015年,企业实现营收总额12亿元,申报智慧财产权460项,其中336项已获证。
企业成创新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厦门火炬高新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支持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久前,高新区企业厦门科华恆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核电厂1E级K3类UPS设备FR-UK31HD系列设备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鑑定证书,成为该领域我国首家获此鑑定的企业,实现了从传统电源业务向高端市场进军;厦门烯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G-CVD石墨烯生长系统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美亚柏科整合超算中心、人才教育、创业、投资四大平台,推行「网际网路+大数据资源」服务创新……
据统计,厦门12家企业成为2016年度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高成长企业,其中5家来自高新区。火炬高新区企业承担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800多项;新增授权各类专利达5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00多项。「园区搭台,企业唱戏,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圈
15分钟的步行范围能为创业者做些什么?在厦门软体园(二期),创业者可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到达公寓、餐厅、社交场所、「政务小站」。
据介绍,通过试点建设创新社区,厦门软体园(二期)正成为厦门创新创业新高地。「『政务小站』把创业者所需的一站式服务集成在一个窗口,无须跑多个部门就能享受创业服务。」创业者陈立介绍说,作为一名刚起步的网际网路行业创业者,这样细致的服务,为自己创业减少了阻碍。
以创新社区为核心,厦门火炬高新区正着力构建一个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好创业环境的「创业生态圈」。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强化产学研合作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在创新体系中的支撑作用,火炬高新区进一步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目前,火炬高新区已培育出18家市级众创
空间,其中8家入选福建省级众创空间;建成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形成多层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每年新增创新创业企业200余家,常年保持在孵企业600家以上;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在企业会员间搭建起多个合作共享平台,推动园区企业跨界融合、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成为园区协同创新「俱乐部」;充分发挥清华海崃研究院的平台作用,火炬高新区强力推进厦门市与两岸清华大学的全方位深度合作,目前双方已签约4个项目;打造公共创新服务平台30多家。
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外,厦门火炬高新区力促科技与金融「牵手」,引导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破解企业创新资金瓶颈。
高新区大力建设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大力引进投资机构,形成了170多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园区先后成立了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通过种子基金、贷款贴息、科技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途径,满足企业各类融资需求。「十二五」期间,厦门市的上市公司基本源自厦门火炬高新区。